找到相关内容7196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无畏布施:“人间佛教”的虚云模式

    破“讥嫌戒”对于“人间佛教”整个事业的发展也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都知道,佛教从印度传到中国,中国佛教并没有全盘照搬印度佛教的戒律,而是在破掉印度佛教中某些不符合中国实际的戒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样地...

    陈坚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9475994120.html
  • 《禅林宝训》中的僧团管理之道

    ,大可以顺其性格而造就之。从这个角度去理解这种说法是有其合理性的。   5、选人方式   《宝训》中在提到如何推举贤才时。其中,妙喜禅师特别提出应选贤应符合公论,即在大众中的认可,他说:   ...

    宗志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7280094943.html
  • 永明延寿的乘戒兼急观

    理不杀戒,这样才是究竟持戒。   但是佛教“持戒”应该是圆融的,只要是符合佛教的根本目标,也可以有“开缘”,下文又云:“圆人何但持是之戒,唯杀唯慈,亦作事杀,亦作理杀。如仙预大王杀五百婆罗门,与其...

    孙劲松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15281995094.html
  • 杨荫浏与中国宗教音乐

    ,经过认真的思考,杨荫浏发表了这篇在当时应该说是最客观、最深刻、同时也最符合当时被推崇为“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文章。我们有理由认为杨荫浏发表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希望在“要有鲜明...宗教仪式歌曲,其曲调还是来自民间;……这至少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确定劳动人民对于音乐的创作权。”第二,“其中《赞》、《偈》、《白》的歌词符合于词牌、诗体、四六骈文等格律……我们至少可以从节奏、调式、曲调的...

    田青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15282395108.html
  • 藏族风马旗观念的起源与民俗象征

    符合古书上所说的“天子六驾”的礼治。到了秦汉,代替活马活人而兴起了兵马俑。关于人殉中的车、马、人的出现,从考古发现来看,主要兴盛于西周早期,衰退于东周时期。(注:黄展岳著,佐藤三千夫译:《中国古代的...

    李连荣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8020595204.html
  • 法界缘起论

    假名有(假有、假施设)还是存在的,如此观缘起法之空,才符合中道义。《中论·观四谛品》中说:“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这首著名的“三是偈”从空、假、中三个方面来观缘起法,被认为...

    洪修平 陈红兵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7055195628.html
  • 中国佛学的特点与精神

    一阐提)排斥在成佛的可能性之外。中国早期译出的六卷本《涅盘经》也有类似的说法。   然而,这类说法不符合在中国传统思想中占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也不适合中土广大民众想追求幸福来世的心理需要和少数统治者...

    洪修平 陈红兵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7025996040.html
  • 广仁寺法脉源头——格鲁派的教义

    由分别心、于安立名处、安立假名三者缘起聚合而有,三者之中若缺其一,则不符合安名之量,不能成其为有。   一切缘起都是安立缘起,安立缘起应该具备三个条件:   1、 有分别心、有安名处(即支分条件)...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7032296115.html
  • 共书佛教“黄金纽带”的新篇章——中日佛教文化交流的随笔录

    符合两国人民利益的,也是对缓和亚洲紧张局势和维护世界和平的贡献。"《和平友好条约》载:"缔约双方将本着睦邻友好的精神,按照平等互利和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为进一步发展两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和文化关系,促进两国...

    杨曾文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7032496121.html
  • 六祖禅宗的历史地位与中华文化

    的发展幷赢得了发展的时间。   其二,从上层回复到民间,使佛学在民众之中得到普及,为普通百姓打开了佛学之门,符合佛普渡众生的宗旨。佛学不让有知识者据为己有,而恢复了它的民间性。   其三,回到民间...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10/01/08340596381.html